

八年进博会“全勤生”路易达孚,今年仍有新动作。在本届进博会上,它将首次披露其在速溶咖啡板块的全新布局,来自巴西Cacique工厂的速溶咖啡粉也首次在中国市场亮相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。中美贸易关系机遇和挑战交织,本土粮油头部企业崛起,消费需求快速迭代,多重变量正在重塑国内农产品市场。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,在华投资决策,牵动行业格局走向。
中国粮食生产仍有大空间
创始人家族源自法国,注册地在荷兰鹿特丹,全球总部在瑞士日内瓦,很难定义路易达孚是属于哪一国的公司,但它无疑是一家全球性企业,业务版图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国际形势持续变化,全球性企业同样在做出适应性调整。在路易达孚看来,没有哪一种贸易方式绝对行之有效。
“中美贸易对话仍将持续,我们认为,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具有弹性的、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,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来应对挑战。”路易达孚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(Michael Gelchie)表示。
路易达孚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(Michael Gelchie)
在170多年发展中,路易达孚已在全球布局原料供应点,又同时深耕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多国市场,在美国、中国、欧洲也都拥有研发中心,这将帮助企业及时关注到不同市场的特性,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机遇并加大投资,同时更好地对接跨国贸易。
这也正是它选择在广州等地追加投资的原因所在。“世界约有20%的粮食供应,靠的是全球贸易链。要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和发展,我们就必须深化多边合作。”高启告诉记者。从粮食生产角度看,中国用全球约7%的耕地养活全球近1/5的人口,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绩,随着技术持续创新,未来在粮食生产上还能挖掘出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中国还在持续开放种子产业、推动农产品渠道多元化。这些都给包括路易达孚在内的外商带来了很多新机会。
随中国市场调整定位
创新,是高启在进博会上最直观的感受。
“每次来进博会,我个人爱去汽车馆转一转,看看里面的新能源车。中国在汽车和科技领域展现出的活力,真的让人印象深刻。”高启坦言,这种活力也给了他启发——要是能把这些创新成果融入路易达孚的业务,不仅能赋能中国市场,更有机会把这些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市场。
今年展台上,路易达孚带来了咖啡新品,宣布在中国入局速溶咖啡业务。
本届进博会上推出的咖啡产品。 戚颖璞 摄
近年来,中国咖啡产业呈稳健增长态势,市场规模持续扩容,人均咖啡消费量显著提升。路易达孚在进博会首发来自巴西头部咖啡企业Cacique的产品,包括喷雾干燥咖啡、冷冻干燥咖啡、咖啡浓缩液等。
中国的“快节奏”正在推动巨头转型。“可以预见,未来十年中国将有更多人群迈入中产阶级行列,我们也在调整自身定位,不仅仅是面向中国市场的大宗商品供应商,还要针对食品和饲料领域消费市场的具体需求精准布局。”高启说。
升级中国业务融入全球网络
咖啡豆跨越山海而来,正让这位粮商全球巨头在中国市场扎得更深。
和很多进博展商不同,路易达孚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本土企业。在华发展的50多年,它已经落地“在中国,为中国”理念,还把在中国的科研成果,转化成工业化生产的实际产能。
“就在几天前,我们的第一条特种饲料蛋白生产线在天津正式投产,业务推进非常顺利。”高启表示,今年路易达孚在华投资的两条重要生产线投产。11月启用的新产线被路易达孚寄予厚望,它主要生产发酵豆粕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,采用的核心技术来自路易达孚上海全球研发中心。
路易达孚认为,随着多边贸易体系的合作不断加深,中国在全球粮食供应链将有更重要的话语权,也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。
2021年,路易达孚把北亚区的投资型总部设在上海浦东,2023年在上海成立全球研发中心。这家全球巨头仍希望提高中国业务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“我们希望充分借助上海的制度优势,进一步提升上海区域总部的能级。未来它不只是利润中心、制造中心,更要成为融资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。我们会用好上海自贸区的机制与金融创新举措赢翻网,让上海在路易达孚全球布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”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兼北亚区谷物油籽平台总经理陈嘉渊说。
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